金彩集團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致力于構建和發展壯大基于市場導向、綠色發展的新能源板塊,旨在為國家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做貢獻。
在新能源開(kai)發和石(shi)墨(mo)烯技術研(yan)發等領(ling)域(yu),金彩(cai)集團(tuan)(tuan)與(yu)中國航天萬源集團(tuan)(tuan)進行全面合作。2008年9月,中國航天萬源集團第一個風機裝備制造企業——內蒙古航天萬源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在內蒙古興和成立,擁有年產2兆瓦、3兆瓦等規格的直驅風機500臺套,產值達50億元。2013年,金彩集團出資入股了中國航天萬源儲能與技術研究中心,在石墨烯制備及應用電池負極材料取得重大成果。
2015年,金彩集團與(yu)中(zhong)國(guo)航天萬源集團共同開發了達茂旗100MW和(he)察右前旗50MW的風(feng)力發電及供熱項(xiang)目(mu)(mu)(mu)。兩個風(feng)電場區(qu)均位于內蒙古(gu)自治區(qu)中(zhong)西部(bu),地處(chu)西伯利(li)亞(ya)和(he)蒙古(gu)高氣(qi)壓中(zhong)心,風(feng)能(neng)資(zi)源豐富(fu)。選用(yong)單機(ji)容(rong)量(liang)為2000KW的風(feng)電機(ji)組,風(feng)機(ji)整裝及葉片的生產制造(zao)和(he)組裝、運維均在內蒙古(gu)興(xing)和(he)基地完成。項(xiang)目(mu)(mu)(mu)總投(tou)資(zi)15.08億元,預計總投(tou)資(zi)40%可(ke)轉(zhuan)化為內需消費(fei),對拉動內需具有(you)巨大作用(yong);項(xiang)目(mu)(mu)(mu)運營周期較長,前期建設需要大量(liang)的建筑(zhu)材料和(he)勞動力,有(you)利(li)于把當地的資(zi)源優勢轉(zhuan)化為經濟優勢,創造(zao)大量(liang)的就業機(ji)會。
項目建設投產后,經濟(ji)效益明顯:電(dian)站發(fa)電(dian)周期20年,一方面可持續為金彩集團帶來長期穩定現金流;另一方面,可以滿足所在地區用電負荷快速發展需求,緩解電力供需矛盾,提高本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為國家和地方財政收入做貢獻。同時,還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既增強地區供電的穩定性,風電場的建設又可為當地的旅游資源增添一道亮麗景觀,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發揮顯著的社會和環境效益。
目前,雙方(fang)在(zai)錫林郭勒盟合作開發100萬千瓦的風光一體化園區,計劃利用特高壓線路輸出,項目建設方案已報自治區發改委;在阿拉善盟共同開發的100萬千瓦風光一體化項目,已得到當地政府的書面支持,目前有待盟政府審批;烏拉特后旗30萬千瓦的風力發電項目,雙方已成立合資公司。這些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滿足地區用電負荷快速發展需求,大大緩解電力供需矛盾,并為當地帶來巨大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太陽能資(zi)源非常(chang)豐富,理(li)論儲量(liang)達(da)每年(nian)17000億噸標準煤。中國光伏發電產業于20世紀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進入穩步發展時期,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量逐年穩步增加。在“光伏扶貧”、“領跑示范基地”等國家項目及世界光伏市場的有力拉動下,中國光伏發電產業迅猛發展,迎來快速轉型升級的新階段。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屬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具備建設大型光伏電站的基本條件,開發前景廣闊。
金彩集(ji)(ji)團瞄準太(tai)陽能資(zi)源開(kai)發(fa)利用的廣闊(kuo)前景和巨(ju)大潛(qian)力(li),以(yi)內蒙市場為基(ji)礎,以(yi)光(guang)伏應用為依托,進行(xing)模式(shi)創新,重點打造基(ji)于太(tai)陽能產業(ye)的資(zi)本(ben)運營(ying)平(ping)臺(tai)和資(zi)源配置平(ping)臺(tai)。金彩集(ji)(ji)團秉(bing)承“拼搏奉獻、求實創新、雷厲風行、團結協作 ”的陽光精神,擁有一流的人才創新能力、市場拓展能力、科技研發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項目運維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和企業文化引領能力,旨在為社會奉獻更多綠色電力,將自身打造成滿足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需求的綠色能源開發利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