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18-08-29 14:47
- 發布人金彩集團(tuan)
- 瀏覽次數4145
為提(ti)高重點區域(yu)環(huan)境(jing)監管效能(neng),第一時間(jian)發現問(wen)題(ti)、解決問(wen)題(ti),生(sheng)態環(huan)境(jing)部啟動“千里眼計劃”,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全行政區域按照3千米×3千米劃分網格,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篩選出PM2.5年均濃度較高的3600個網格作為熱點網格,進行重點監管。經過一年多的試點,現已在 “2+26”城市全面開展,取得較好成效。
為確保“千里眼計劃”取得實效,在河北省環保廳和滄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態環境部于2017年在滄州市啟動了熱點網格監管試點。針對落在滄州市的126個熱點網格,市、縣高度重視,逐網格設立網格長和專職網格監督員,全面排查出熱點網格內涉氣污染源企業6325家,鍋爐4143臺,發現各類環境問題7760個。由網格長針對問題組織制定整改方案,網格監督員日常巡查,督促落實。試點以來,滄州市PM2.5平均濃度顯著下降,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期間,熱點網格也廣泛應用于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為“2+26”城市各督查組提供重點檢查區域和相關企業信息,幫助發現并解決了一批環境問題,起到了較好的指導作用。
在總結試點經(jing)驗的基礎上,生態(tai)環境部于2018年5月17日印發《關于做好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相關工作的通知》(環辦環監函[2018]293號),組織“2+26”城市自6月起全面開展熱點網格監管工作。
生態環境部每月將各城市(shi)PM2.5月均濃度最高,同比去年PM2.5濃度改善情況最差,以及環比上月改善情況最差的等三類熱點網格作為預警網格向社會公開,要求各城市針對預警網格加大監管力度,組織開展涉氣污染源排查和問題整改。對1年內連續3次被預警或累計6次被預警的熱點網格,生態環境部將采取公開通報、派駐工作組和公開約談網格所在縣(區、市)政府負責人等措施,督促地方解決問題,改善環境。
下一步,生態(tai)環(huan)境(jing)部將逐步擴大“千里眼計劃”實施范圍。2018年10月前實施范圍為“2+26”城市;10月起增加汾渭平原11城市;2019年2月起增加長三角地區41城市,從而實現對重點區域的熱點網格監管全覆蓋。
此外,生態環境(jing)部(bu)還將研究通過地面監(jian)測(ce)微站和移動式監(jian)測(ce)設備(車載式或便攜式)等(deng)技術(shu)手段,綜(zong)合(he)運(yun)用互(hu)聯網技術(shu)和大數據(ju)理念,探索構建“熱點網格+地面監測微站+移動式監測設備”的工作模式,不斷深入實施“千里眼計劃”,細化執法監管區域,精密監控PM2.5等污染物質的濃度變化和異常時段,進一步提升熱點網格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的針對性和精準性,提高大氣污染監管水平,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千里(li)眼計劃”
“千(qian)里眼計(ji)劃”,是指通(tong)過衛星遙(yao)感(gan)等(deng)先進(jin)的(de)技(ji)術手段(duan),在北京指揮部就可以(yi)找出“2+26”城市、汾渭平(ping)原(yuan)、長(chang)三角地(di)區(qu)等(deng)重(zhong)點區(qu)域PM2.5濃度比較高的(de)地(di)區(qu),進(jin)行重(zhong)點監(jian)管。遠在千(qian)里之(zhi)外,也可以(yi)第一時(shi)間(jian)發現哪些地(di)方(fang)有環境(jing)問題(ti)(ti),通(tong)知(zhi)地(di)方(fang)檢(jian)查找出是誰家的(de)問題(ti)(ti)并及時(shi)交辦,從而(er)提高監(jian)管效(xiao)能,有效(xiao)解決(jue)環境(jing)執法人員數(shu)量少(shao)、監(jian)管區(qu)域大、不能及時(shi)發現問題(ti)(ti)等(deng)困難。